一、持續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國內油氣產量當量首超4億噸
2024年,國內油氣產量當量首次超過4億噸,連續8年保持千萬噸級快速增長勢頭,“穩油增氣”發展形勢進一步鞏固。其中,原油產量達2.13億噸,相比2018年增產2400萬噸;天然氣產量2464億立方米,近6年年均增長130億立方米以上。我國最大油氣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累計生產油氣當量突破10億噸。大慶、勝利等老油田持續穩產,發揮重要基礎作用。海洋、非常規油氣成為上產“主陣地”。海洋油氣快速上產,建成多個新油氣田,產量當量超8500萬噸;頁巖油持續鞏固三個示范區(新疆吉木薩爾、大慶古龍和勝利濟陽)和一個主產區(長慶慶城)的增產格局,產量快速提升至600萬噸,同比增長超過30%;頁巖氣產量保持250億立方米以上規模;深層煤巖氣產量僅用3年時間快速提升至25億立方米,成為天然氣增產新亮點。
二、鄂爾多斯盆地強化非常規勘探,助力全國最大油氣基地建設
鄂爾多斯盆地堅持勘探開發一體化、地質工程一體化,在非常規油氣領域加強探索,不斷擴大煤巖氣勘探成果,持續提升頁巖油建產規模,多措并舉推動老油氣田穩產,不斷鞏固全國最大油氣生產基地建設。勘探方面,長慶等油田創新煤巖氣成藏地質理論,鉆遇優質含氣煤巖,新增探明煤巖氣地質儲量超過千億立方米;蘇里格致密氣、伊陜斜坡東部奧陶系落實多個天然氣規模增儲區。2024年,鄂爾多斯盆地油氣產量當量約9750萬噸,持續保持全國最大油氣產區地位。其中,原油產量超3800萬噸,姬塬、安塞等老區持續保持高效穩產,頁巖油新區建產力度不斷加大,慶城頁巖油整裝大油田建成300萬噸/年生產能力。盆地天然氣產量超720億立方米,蘇里格大氣田保持300億立方米高產穩產,大吉氣田成為我國首個百萬噸油氣當量煤巖氣田。
三、新疆地區新領域勘探獲重大突破,油氣產量當量達6600萬噸
新疆地區準噶爾、塔里木等重點含油氣盆地持續加強基礎地質研究,深化全油氣系統理論認識,強化新區新領域風險勘探,全力做好超深層碳酸鹽巖、頁巖油、庫車等探區天然氣上產工作,推動全區2024年油氣產量當量達6600萬噸。深化全油氣系統理論認識,在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新區新領域持續獲勘探突破。塔西南落實了一個億噸級規模儲量區,順北超深層大油氣田勘探開發持續推進,我國首口自主設計井深超萬米科探井—塔科1井鉆探深度超1萬米,成功取出全球萬米深地第一筒巖心。新疆地區多個油氣田持續穩產高產,富滿油田原油產量突破300萬噸、順北油氣田產量達到300萬噸油當量,瑪湖油田保持280萬噸產量,中曼溫北等油田產量突破70萬噸油當量,博孜-大北氣田產量提升至96億立方米。
四、四川盆地天然氣勘探亮點紛呈,天然氣產量突破700億立方米
四川盆地積極培育天然氣增儲上產大場面,在常規氣、致密氣及頁巖氣等多個領域獲得勘探重大突破,并通過持續強化產能建設、做好老區開發調整、不斷優化開發方式等措施全面推動天然氣產量提升。2024年,全盆地天然氣產量突破700億立方米。勘探方面,常規氣茅口組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3000億立方米,川中致密氣持續培育須家河組兩大千億立方米級增儲主陣地;頁巖氣在大安、瀘州、自貢等深層領域落實3個千億立方米規模儲量區,涪陵頁巖氣田達成累計探明儲量超萬億立方米里程碑。開發方面,我國硫化氫含量最高的整裝大氣田—渡口河-七里北氣田全面建成,涪陵頁巖氣田推進立體開發分類調整,整體采收率由12.6%上升至26.8%。2024年,四川盆地年產量突破700億立方米,近六年年均增產超40億立方米,國內首個“千億立方米”天然氣戰略保障大基地建設蹄疾步穩。
五、海洋油氣增儲上產再獲佳績,原油連續5年增產超200萬噸
我國海上油氣勘探開發持續發力,通過創新建立復合陸緣盆地成藏、超淺層天然氣富集新模式,通過持續加快新區建設,全力做好老區調整,積極提升深海油氣開發設計、建造、安裝及生產運營能力等措施,推動海洋油氣產量持續規模提升。在珠江口復合陸緣盆地推動惠州19-6構造深層-超深層整體評價,發現我國南海儲量最大碎屑巖油田,探明油氣地質儲量億噸級油當量;在瓊東南盆地探獲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千億立方米大氣田—陵水36-1氣田,開辟了全球深水天然氣勘探新領域。2024年,我國海上最大油田—渤海油田原油日產突破10萬噸大關,創油田開發建設近60年來歷史最高水平,連續4年保持原油生產基地首位,累計生產原油超5.6億噸。我國首個深水高壓氣田“深海一號”二期天然氣開發項目(陵水25-1氣田)順利投產,“深海一號”大氣田高峰年產量大幅提升。2024年,我國海洋油氣產量當量超8500萬噸,其中,原油產量連續5年增產超200萬噸,為我國原油2億噸持續穩產發揮重要作用。
六、頁巖油勘探開發領域持續擴展,先行示范區建設成果豐碩
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陸相頁巖油開發技術系列及配套工藝,鄂爾多斯、松遼、準噶爾、渤海灣等盆地頁巖油產區主體開發技術基本定型,新區新領域頁巖油勘探持續拓展。新疆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2024年累計產量突破100萬噸,成為首個年產突破百萬噸的國家級示范區。大慶示范區建設進入快車道,夾層型頁巖油獲重大突破。勝利濟陽示范區頁巖油年產量50萬噸,提前一年完成示范區產量任務目標。長慶慶城頁巖油產量連續6年保持30萬噸/年增幅,已建成300萬噸產區。四川盆地復興北區部署興頁9井試獲百方高產,展現四川盆地頁巖油規模增儲新場面。
七、海洋工程技術裝備加快創新,實現重要突破
我國海洋油氣工程裝備緊跟發展需求,積極推動智能化技術應用,加速深海油氣勘探開發技術裝備研制。我國自研地震勘探裝備實現突破,相繼在多個海域實現規模化應用,標志著我國海上油氣勘探開發邁入高精度探測新時代,為海上深層超深層油氣勘探提供高端裝備和技術支撐。我國自研裝置成功應用在水深1500米“深海一號”二期工程。我國深水油田主要生產設施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和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海葵一號”在流花油田成功投用。“海基二號”和“海葵一號”的投用,大幅降低工程建設和生產成本,帶動中國高端海洋裝備高速發展。
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加快融合,厚植行業“綠色家底”
油氣行業積極擁抱綠色轉型發展理念,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持續推動生產用能清潔替代、新能源規模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CCS)等負碳產業發展,為油氣上游高質量發展“增綠添新”。中國石油和中國華能聯合牽頭的中央企業CCUS創新聯合體正式啟動,吉林油田累計注入CO2360萬噸、提高原油采收率20%以上。中國石化江蘇油田推進風光互補協同供電,支撐自發綠電1.4億千瓦時全額消納,年減排CO211.8萬噸,油氣生產用電自發綠電占比達到39%,建成“源網荷儲”高比例綠電替代示范區。中國海油國內海上首個國產膜CCS示范項目—惠州32-5油田CCS工程正式回注。陜西延長石油加強煤化工低成本CO2捕集、低滲致密油藏非混相驅油、壓裂高效改造增產、油藏全空間CO2封存安全評價及監測技術的研發,保障CO2安全有效封存。
九、油氣上游數智化跨代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油氣上游緊跟時代步伐,加快數智化轉型升級,有力支撐行業提質降本增效,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石油發布700億參數昆侖大模型,模型參數從330億升級到700億,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視覺識別、多模態交互、科學計算等專業能力大幅提升,在專業大模型、場景大模型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中國石化加強智能油氣田建設規劃實施,建成了覆蓋所有油氣田的工業物聯網、集團級的勘探開發數據資源中心、油氣生產信息化平臺、勘探開發業務協同平臺、地質工程一體化平臺、勘探開發專業軟硬件共享平臺。中國海油海洋油氣裝備“智能工廠”全面投產,國內首個海洋油氣裝備“智能工廠”全面建成,形成可有效指導海洋油氣生產平臺上部模塊智能化建造的整體解決方案。
十、延長石油踐行“穩油增氣”發展戰略,產量當量突破2000萬噸
延長石油穩步推進“原油千萬噸以上穩產30年”及“天然氣150億方產能倍增”工程,全年油氣產量當量達2000萬噸規模,同比凈增200萬噸,為陜北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千萬噸原油穩產持續推進,研發特低滲油藏滲吸-驅替滲流理論與注水系列技術,油田綜合遞減率由2021年的7.3%降低至2024年的5.3%,推動2024年原油產量達1169萬噸。百億立方米級天然氣大氣區建設取得突破,強化混合井網立體開發技術和碳酸鹽巖氣藏高效酸壓新技術規模應用,儲量動用程度達到76%,平均單井產量從0.7萬方/天提高到1.25萬方/天,推動延安氣田天然氣年產量首次突破100億立方米,為我國再添一個百億立方米大氣田。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