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前半程,環渤海港口動力煤市場偏弱運行,港口庫存仍保持在高位水平,去庫難度較大;電煤需求進入傳統淡季,需求支撐力度不足。本周后半程,受產地煤價反彈及少量終端剛需及補空單需求帶動,部分貿易商挺價情緒升溫,報價企穩后小幅上漲。
供暖季即將結束,我國部分電廠將陸續開啟淡季機組檢修,市場需求預期依舊不容樂觀。春節過后,煤價持續下跌,港口環節成為價格重災區。環渤海港口下錨船數量降至三年來最低水平,日均裝船量也下降了21%;其中,秦港每日下錨船持續處于10艘以下的個位數字,實屬罕見。年后,5500大卡動力煤平倉價跌破700元/噸整數關口后,毫不遲疑,繼續下跌;本周前半程,煤價已跌破長協,個別煤種甚至比進口煤價格還低廉。主產區大型煤企主打長協,少量釋放市場煤,以回避風險;而中小貿易商則陷入“降價沒人買、挺價難出貨”的尷尬境地。
產地方面,臨近月底,完成產量以及檢修的煤礦增加,整體產量小幅縮緊;下游需求有所釋放,煤場、貿易商等采購積極性提高。港口方面,環渤海港口市場整體詢貨氛圍并不活躍,但低卡低硫煤種貨源緊缺,拿貨難度較大,引發低卡煤價格率先上漲。而呼局發運競價,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發運成本,致使貿易商發運積極性下降,發運低卡貨源減少;而中高卡煤種需求明顯不如低卡,市場問貨情況較少,煤價上漲慢于低卡市場煤。經歷了長達一個半月的持續下跌,國內煤價較進口煤的性價比優勢逐步顯現,部分終端采購重心向內貿煤傾斜,帶動市場貨盤增加。但是,隨著天氣回暖,民用電淡季到來,市場需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收縮,煤炭價格上漲持續性值得懷疑。
據了解,社會庫存較高,部分終端用戶正以高庫存為砝碼,希望賣家削減長協發運量。若需求萎縮、市場煤價格持續下跌的話,煤電雙方簽訂的年度長協基準價真有可能面臨回調壓力。值得注意的是,四月份作為傳統需求淡季,加之工業用電能否加快復蘇還是未知數,現貨市場走勢難料。四月份,要重點關注進口煤政策端的變化,若經濟提振加快,消費與出口轉好,疊加進口煤減少的話,煤炭市場有可能在四月中旬出現拐點。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