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全國首單光伏電站碳足跡自愿減排交易簽約儀式在云南省元謀縣舉行,元謀縣4個鄉鎮21個村民小組通過“賣空氣”凈賺88萬元,704公頃碳中和林地成為“綠色銀行”,釋放出生態富民紅利。
“華能元謀物茂(南)550MW光伏電站碳中和項目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為3816噸二氧化碳,交易金額為36.42萬元,這是我們企業履行減少碳排放社會責任,實現‘雙碳’目標,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也是我們企業推動地方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生動實踐。”華能新能源(云南)有限公司元謀項目經理劉雷說。
根據協議,三峽云能發電(云南)有限公司、華能新能源(云南)有限公司、元謀縣晶科電力有限公司三家企業自愿出資購買元謀縣21個村小組人工造林地產生的9257噸碳匯量,每噸單價95.45元,用于抵消光伏電站在物資運輸、建設、生產運營、棄置回收4個階段的全生命周期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碳足跡是指特定對象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
寒冬臘月,元謀大地依然綠意盎然,在縣城東面山上,5000多畝人工造林綠意盎然,一陣陣微風穿林而過,攜帶著草木特有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作為本次碳匯交易的主要造林區,連日來多名技術人員正在對該片區樣地中的每棵樹儲碳能力進行測量,通過分析和計算,就能測算出整片山林未來幾年的儲碳能力了。“采用典型抽樣的方法,實施固定樣地,定期監測碳匯變化,通過變化數據的分析可為干熱河谷地區造林的樹種選擇,模型選擇提供科學依據,同時監測成果可作為碳匯交易的主要依據。”楚雄州碳匯研究院院長譚紹斌介紹道。
“這些林子是我們在9年前種的,現在,荒山長成了樹林,水土流失問題解決了,村子里面山綠了、環境好了,我沒想到空氣還能賣錢,通過這次光伏電站碳足跡自愿減排交易,我們村民小組分到了5萬余元。下一步,我們將用這筆錢進一步管護好林子,做好村子的美化、綠化,提升村容村貌。”元馬鎮樂甫村委會南溪村村民小組長陳桂才說。此次光伏電站碳足跡自愿減排交易簽約的收益將按照村民小組60%、村委會20%、鄉鎮20%的比例進行分配,主要用于林草資源管護、生態保護修復、村集體公益事業,生態價值轉化經濟收益,通過聯農帶農機制實現鄉鎮、村委會、村民小組及林農“四方共贏”的增收局面,從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通過造林、撫育和修復相結合,元謀縣堅持“三分種、七分管”,采取提前整地、深挖水平帶狀種植溝、光伏提水、培土施肥、中幼林撫育等技術措施,加大人工造林后續管養力度,全縣實施了39.7萬畝營造林,人工造林當年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通過科學配置林草植被,宜封則封、宜造則造、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科學調整林分結構,增強森林生態功能、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和提高固碳增匯能力,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元謀縣的森林覆蓋率由1985年的5.2%提升到了51.5%,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截至目前,全縣有林地161.38萬畝,草地52.04萬畝,濕地1.18萬畝,林地占國土面積303.84萬畝的53.11%。其中:森林面積94.53萬畝,蓄積218.46萬立方米,天然林80.35萬畝,人工林14.18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1.11%,規劃造林綠化空間55.38萬畝,適宜造林面積41.25萬畝,造林綠化空間大,符合于CCER造林方法學的林業碳匯開發潛力巨大。
“雙碳”戰略目標下,碳匯激活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等生態系統潛能,尤其是資源占比最高的森林碳匯,成為撬動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支點,依托近年來實施的30余萬畝新造林地,以及元謀縣被納入云南省林業碳匯開發模式創新試點縣的機遇,元謀縣先后制定下發《元謀縣領域碳匯開發模式創新試點縣實施方案》《關于鼓勵全社會融入“雙碳戰略”主動參與減排降碳的倡議書》等文件,建立符合地方實際的林業碳匯開發、交易、管理等制度體系。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楊開聰 楊晶晶 徐建瑜 鄧堃 杞樹通 李聞波 )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