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前飄來一片紅色的云。
云鋸齒狀的邊緣輕輕撓過我的手掌心。我揪住它不讓它溜走,轉頭卻看見不遠處幾只紅色的喜鵲撲棱著翅膀,嘰嘰喳喳地飛過來,用嘴銜住了紅云的另一端。我著急了:怎么還和我搶起來了?于是我閉著眼睛使勁扯。“刺啦”一聲,云被扯破了,我也晃晃悠悠地飛出好遠,直到衣角被紅月牙兒勾住才停下……
一陣鞭炮聲將我從夢里拽了出來。清晨的陽光在窗紙上洇開,半透明的質感像衣兜里那塊。芝麻糖蠟質的包裝紙,好像再過一會兒鋪天蓋地的溫暖就要滲進屋里。大紅的窗花迎著暖陽在窗欞上綻放,紅喜鵲、紅月亮、紅云朵投下的影子正印在我的枕巾上。奶奶早就起床去忙了,炕頭上,我的棉襖棉褲棉帽子早已整整齊齊地摞著。
鄉下的年味總是比城市的濃。對聯早就寫好了,臘月二十那天,爺爺早早地端出硯臺,我便磨墨抻紙,看爺爺提腕頓筆,紅紙上便走了橫豎、坐了撇捺。吃食也早就準備好了,丸子在油鍋里炸出金黃色的酥皮,然后被奶奶用筷子夾著碼在瓷盤里,或者進了我的嘴里。窗花也早就貼好了,是我和奶奶一起貼的。
窗花對于過年,就像玉凈瓶之于觀音菩薩、煉丹爐之于太上老君。沒了它,過年就不能算作過年。村里貼窗花的可只有我們一家。從什么時候開始貼的一一奶奶說她的奶奶教她剪窗花貼窗花,更早之前她也說不清;至于為什么要剪窗花一一奶奶說是為了讓年過得更喜慶、更熱鬧。我只知道每次跟著爺爺他們去家家戶戶拜年,大人們對別家鑲著合金邊框的玻璃窗贊不絕口,我卻對此不屑一顧一一在我眼里,光禿禿的玻璃窗是沒辦法和我家含著窗花的木格窗相比的。
爺爺寫完了對聯并不急著收紙一一接下來的的工作屬于奶奶。大幅的紅紙在桌上鋪開,折幾折,之后在刀下被裁成一格格正方形。奶奶戴上老花鏡,拈起一格紙,疊兩下,然后用粗粗的鉛筆頭在紙上描畫出紋樣來。線條從筆下伸出,像地球儀上交織縱橫的的經緯線,卻比經緯線更舒展流暢,拐著彎,畫著圈,藤蔓一樣長滿了半張紙。在這座郁郁蔥蔥的叢林里,我看出了隱在葉間的鳥、系在枝頭的月,還有繚繞在蓮葉周圍的云霧。畫完收筆,奶奶拿起桌上的尖頭剪刀,咔嚓咔嚓地剪起來。
紙屑悉悉索索地落在桌上,奶奶寬大的手掌握住刀把,就像外科醫生握住了手術刀;只不過醫生是為了治病救人,奶奶是為了迎接一年里最盛大的節日。她手里的剪刀一張一合,咬著炭線,吐出碎紙。刀尖游動在紙層間,比缸里的泥鰍還滑溜。奶奶一手持剪,一手捏紙,她不時地調轉著紙頁的方向,拉來又推去,紅色的頁角猶如蝴蝶振翅般在空中盤旋、起舞,劃出一道道弧線。紙自然擋不住鋒利的剪子,被齊齊剪開時咯哧咯哧的聲音單調,卻因為她手中這幅精巧的圖景而不顯得枯燥。此時,黑亮的鐵剪刀、大紅的紙窗花,還有奶奶指節粗大、布滿老繭的手,共同構成了一卷奇異而和諧的圖畫,是彼時還尚未長大的我心中關于“年”最深刻的印象,也是我長大之后聽到“美”時腦海中第一個掠過的鏡頭。她剪得投入極了,老花鏡片后的雙眼閃著灼灼的光,仿佛將全部的心血都凝在手中這方小小的紅紙上。
窗花每年都要換一次,我也每年都得長大一歲。但不管年歲如何增長,我都始終如一地鐘情于窗花一-即使我進城上了學,也不曾錯過一次看奶奶剪窗花的機會。只是后來又去了更遠的地方讀書,對聯、丸子、剪刀、窗花、爺爺奶奶,有關家鄉的一切漸漸模糊在車窗外飛逝而過的匆匆中。因為學業,我兩年沒能回鄉和爺爺奶奶過年,也就兩次錯過了窗花的花期、錯過了奶奶用紙和剪刀為我建造的酣夢。而去年奶奶做了白內障手術。她的聲音從聽筒中傳來,大概是因為電流一-我真希望是電流的原因一一聽起來沙啞了許多:“可惜奶奶今年剪不了窗花嘍!”我故作輕松地安慰奶奶,掛斷電話后卻掉了眼淚一一奶奶也知道我有多喜歡她剪的窗花。
對我來說,窗花從什么時候開始便不僅僅意味著窗花?在爐火噼啪作響的冬日清晨,我的記憶早就一筆一劃地涂抹出奶奶披著一身晨光剪窗花的樣子,那是我心中最美的工筆畫。小時候的我只知道過年就應該剪窗花、貼窗花,只覺得紅窗花漂亮,卻沒想到奶奶早就親手把一幅窗花貼到了我心口的窗子上。我總要透過這扇貼著窗花的窗觀云聽雨,再在夜深時遙望回不去的故鄉月明一一見之不忘、念之不寐。當我在窗花下翹首以盼時,我不知道自己后來會變成風雪中未歸的人;在我湊近觀察奶奶剪窗花的時刻,我也從未預料到將來有一天,我會把有關的回憶取出,掰碎,細細研磨,再用如水的時光沖泡成一大碗醇厚的茶,在短暫的苦澀里想念,在悠長的回甘里熱淚盈眶。(趙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