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中國工業發展研究報告(2018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2018年,我國工業總體呈現穩中有進、質量提升、結構趨優、動能集聚、協同開放的良好發展格局,工業增長基本穩定,在6%-8%的中高速平臺波動調整,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工業尤其是信息通信、航天航空等先進制造領域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工業布局更加優化協同,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關于綠色發展發面,《報告》認為,隨著我國生態資源環境壓力和經濟轉型升級壓力不斷加大,近年來在政府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經濟綠色發展成效不斷凸顯,據生態環境部數據,2017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5.1%,超額完成4%的年度目標。工業綠色制造加快推進,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舉行的2017年度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16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利用綠色制造專項支持了225個重點項目,發布了720項綠色制造示范名單,持續加大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重點高耗能行業節能監察力度。統計顯示,2012年至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9.5%,2017年又下降4.6%,工業綠色發展成效明顯。
關于融資,《報告》認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本質,但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繁榮和實體經濟投資收益率的降低,出現一定脫實向虛的情況,資金在金融領域空轉,制造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卻較難解決。
一是制造業收益率降低,貸款占比下滑。2012-2016年,我國制造業貸款占比從19.01%下降到2016年的13.26%,下降5.75個百分點。新常態(2012年)之前,我國制造業發展較快,增速保持在10%以上,大部分產業、企業都會取得利潤,但隨著新常態以來制造業增長放緩、價格低迷,企業效益開始持續下滑。有統計表明,我國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均值從2010年的12.9%一路下滑至2015年的6.8%。
二是制造業融資仍以貸款為主,表現出順周期性,經濟下行期融資難度更大。從金融結構看,我國制造企業主要仍以銀行貸款為主,當前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和股票占到實體經濟融資額的八成以上。而這三種融資方式都具有典型的順周期特征,當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企業效益也好,銀行樂于貸款,發行債券和股票也比較容易;反之,銀行出于風險防控考慮會惜貸、壓貸甚至斷貸、抽貸,發行債券和股票也變得困難,下行周期企業融資難程度會加深。
三是中小微制造企業融資難問題并未緩解。為了緩解中小微制造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配套出臺了眾多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但從目前的大中小微型制造企業近年貸款額趨勢看,2014年以來小微企業貸款額微幅上升,中型制造業企業貸款額出現連續下滑。
四是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企。據清華大學等共同編制的《中國社會融資環境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社會平均融資成本為7.6%,但這僅是企業利率成本,加上各種手續費、評估費等,平均融資成本超過8%,其中,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大部分高于10%。
關于2019年我國工業發展趨勢,《報告》預計,2019年,我國工業仍以“穩”為主,工業增速繼續在中高速增長平臺波動調整,需求側總體向下承壓,供給側在各項結構性改革推動下,不斷趨優。下一步要切實保障工業穩定運行,盡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為工業轉型“讓出空間、立起體系”,在突破關鍵領域發展障礙,提升工業創新能力上下苦功夫,抓住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和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責任編輯: 江曉蓓